Language

【社會觀察】反柯P現象:台灣教育和產業轉型失敗啟示錄


台北市長當選人柯文哲拋出各項施政議題,
包含撤派出所改機動警備車、iVoting選局長等各種改革新措施
都遭到各大主流媒體和名嘴的嘲諷、抨擊、揶揄

主要的論點如下
1.異想天開不實際
2.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愛亂放炮
3.立場反覆,沒有一以貫之,朝令夕改
4.不成熟的想法就不要拿出來丟人現眼
5.當市長的人要謹言慎行多聽少說多做,台北不是實驗室,人民耐心有限
6.公開徵才把局長拿出來給人民選自己就不用負責了,局長自己找好就好了

這些媒體和名嘴還有一般民眾的評論,
紮紮實實的顯示出台灣對於創新的不友善環境,以及教育的失敗
還有對政治首長的錯誤想像,以為要專斷如皇帝般一人聖裁才是好領導者

從這些立論其實我們可以有非常深刻對台灣社會氛圍和教育的反思


1.異想天開不實際
我們一直強調人要think out of box才能創新,但是一聽到有人提出創新聽起來不實際的點子
台灣社會下意識的反應是先嘲諷,然後唱衰
但所有典範轉移的創新都來自於一開始聽起來荒謬和不可行的idea

當然不是將柯P神化說他提出的點子都是好的或可行的
但是鼓勵腦力激盪和提出新點子來解決問題的環境
對於創意和創新是非常重要的,
無論點子多不成熟或多荒謬,要給人有提出並修正的空間,才是健康的文化

2.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愛亂放炮
這又是傳統文化強調溫良恭儉讓貶抑了開放和辯論的價值
一個社會要能夠進步必須要讓所有有idea的人都能夠暢所欲言
然後透過有意義的辯論、反駁和提出、補充資訊來形成更好的解決方法
那種要人惦惦的文化就是家父長威權要順民乖乖聽話的惡質文化
只有說出想法來激盪不同想法才會生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每個人都默不作聲等待上位者提供"正確答案"就是最壞的教育示範

3.立場反覆,沒有一以貫之,朝令夕改
遇到問題的標準作業程序應該就是
定位問題何在->設立問題解決的目標->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方法->評估各方法的可行性
->測試這些方法實際運作情形->檢討並提出修正
所以期待人一次做對做好才是非常不切實際的想像
關鍵是能不能廣納意見和資訊後做出必要的修正,而不是馬耳東風依然故我
更何況這些議題都不是馬上就要實行的政策,而是提出來議題給社會去思考

4.不成熟的想法就不要拿出來丟人現眼,台北不是你的實驗室,人民耐心有限
如何將不夠成熟的點子修正成好的點子來解決問題
比要求大家不要提出點子,所有問題一切照舊,只求安定要好得多
廣納意見也比小圈圈研議要更能達到與公眾溝通的效果
台灣走不出代工產業的原因,就是老闆們和社會上的心態就是耐心很有限
所以都只做馬上見得到成效的方法,像是降低成本和製程優化
We are only limited by our own imagination.
不給人試誤的空間,結果就是大家都不敢試
一句很有名的話"有信心不一定會贏,沒信心一定會輸"可以改成
"有嘗試不一定會成功,但沒嘗試一定不會成功"
創新和創意就是來自於不斷嘗試錯誤,社會應該要不斷鼓勵嘗試,
而不是去貶抑勇於嘗試的人和這個價值

5.要當市長的人要謹言慎行多聽少說多做
謹言慎行不是壞的價值,但是在政策提出和辯論上就不見得是好事
溝通必然是雙向,說出自己的意向沒什麼不好,
關鍵是要讓別人也能夠不揣摩上意提出自己的想法,找到能夠相互說服的方法和平衡
這樣在施政上才不會有自我感覺良好的現象
叫人少發表意見其實就是在壓縮溝通的空間

6.公開徵才把局長拿出來給人民選自己就不用負責了,局長自己找好就好了
當一堆人在說馬總統小圈圈決策、用人小圈圈時
廣納天下有識之士、有能之人,就是在公開徵選的過程中多樣化人才來源
讓一般人民有機會投票其實就是讓整個人事決策過程更公開透明、更多公民參與
集眾人的智慧而非統治者一人聖裁
當然首長要對遴選出的人才負完全責任
但不應該貶抑創新的嘗試,有問題就修正才是好的態度


不必神化柯文哲說他做的事情都是對的,
有錯或不好的地方當然可以提出資料或論述反駁

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好的文化和環境,
可以培養更具思辨和創新能力、鼓勵嘗試、辯論、衝突中求取共識
不怕失敗,強調如何修正從失敗中汲取教訓
這樣才會是好的教育和創新的社會氛圍,才對教育和產業轉型有幫助

八股和死板的順民文化在這十倍速進步的時代才是該被淘汰的價值

0 意見:

張貼留言